如何选择重庆专升本院校专业?
2023-09-14如何选择重庆专升本院校专业?重庆统招专升本考试,不同于高考,它每年有特定的招生院校,对专业报考有一定的限制,除了个别省份大部分省份都不允许跨专业报考,只能报考本专业或相近的专业。
虽然有报考限制,但好的院校和热门专业依然竞争激烈。那么,专升本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关于专业选择
选专业要尊重以下两个原则:
1、 选的专业是自己感兴趣的;
2、 选的专业是自己比较熟悉的。
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选定这个专业,不管是否是自己本专业,只要坚持读,就可以读好。当然读自己的专业或者相关专业,无论从复习还是从升本的概率讲,都比较容易,毕竟自己在大专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一年半到两年的专业知识,复习的时候会轻松,而且容易掌握。
这个专业是不是我喜欢的? 兴趣虽然不能当饭吃,但是对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一丁点兴趣都没有的专业,学也学不好,即使升本,日后的就业、考研也不会好到哪去。所以尽量选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样坚持的时间会比较长。当然,如果所有专业都没兴趣,就找个自己的强项专业吧。
关于院校选择
如果只是想拿个本科文凭,就选好考点的学校,一切以考上为主,不要去挤那些热门的学校。
如果说是想继续深造,就可以选专业优势比较好的学校,前提是你要有那个信心考上,因为专升本考试只有一次机会,也要慎重。
(一)重庆师范类大学排行榜
重庆师范大学,拥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重庆)”等三个国家级基地。
拥有重庆市职业教育测评与师资培养协同创新中心和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教师、幼儿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职教师资、管乐师资等多个市级培训示范基地。
专任教师17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74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85%以上。它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长江师范学院,学校现有21个二级教学单位,设有5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基础,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为主干,多学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架构。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扎根重庆基础教育、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为办学宗旨,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重庆学前教育发展中心,是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主要基地。
作为师范类的考生,大家看了小编给大家以上的介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即可。
(二)医药类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校设有21个学院(系),并设立研究生院,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中医专业已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其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等学科排名全国前列。现有专任教师32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000余人,博士生导师371人,硕士生导师1699人。由此可以看出重庆医科大学的整体实力还是很强的,对于学医方面的考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理工科大学
其中包括: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科技学院等,我们重点来说说这四所学校。这四所大学综合实力都很强,但是培养方案不同,特色专业不同。
重庆交通大学,有4个国家一级学科,分别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水利工程。特色专业是: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运输。
重庆邮电大学,有11个市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包括: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重庆理工大学,有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分别是: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
重庆科技学院,优势专业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安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且均为市级重点学科。
这四所大学属于同一批次,整体实力差不多,录取分数差不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进行选择。
(四)综合类大学
重庆文理学院,热门专业包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舞蹈学、风景园林、软件工程、体育教育、学前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美术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重庆三峡学院,热门专业包括:会计电算化、体育教育、美术学、汉语言文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设计、会计学、环境科学、艺术设计、日语。
(五)财经类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学校。其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
(六)语言类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校拥有学术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外国语言文学),涵盖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4个(翻译、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商务、新闻与传播),涵盖2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企业管理、课程与教学论5个省级重点学科。